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海导航

喜欢出手的玩童

发布日期:2007-05-25      阅读次数:1166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一、个案

在我们学校有一些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体育活动也很差劲,可以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过人之处。他唯一的嗜好就是欺侮别人,上课时揪一下前面女生辫子,起立时把旁边同学的椅子拿开,别人路过身边时把脚伸出,绊倒别人,他在这些伤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种快乐。当他伤害别人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别的同学并没招惹他,也没有表示不友好,他似乎是为了伤害别人而做恶,似乎是发自内心的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其实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不那么明显,需要借助心理分析才能发现。

1.挫折与攻击行为有联系

有一项实验研究可以证明:让两组孩子观看一间装有诱人玩具的房间。第一组孩子先隔着铁窗看,但不允许进屋玩,引起挫折,过了一会儿才让进屋里玩,第二组观看后马上可以进屋里玩。结果,第一组的孩子中许多人损坏玩具,发泄攻击性,相比之下,第二组孩子则能平静地玩玩具行为的结果对我们表现出该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行为的结果对我们表现出该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手碰到电线被电击一下,下次我们就再也不敢碰触电线,同样,如果我们打架受到别人的尊敬或敬畏,我们下次就还想打架。心理学家班杜拉做过一项实验,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他让儿童观看一个成人踢打一个与真人大小的玩偶。儿童分为三组: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的行为结果是受到了实验者的奖赏;第二组儿童看到的是成人的行为受到了惩罚;第三组儿童看到的是成人的行为既没受到夸奖,也没受到惩罚。然后,让儿童们来到房间玩玩偶,三组中都有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但第一组最多,第二组最少。这说明,经过观察,孩于们模仿了成人的行为,并且这一模仿还受到了他们对行为后果预测的影响。看到成人受惩罚的那组儿童,不易形成模仿。

3.该学生打架所想达到的目的可能就是教师的批评

如前所述,该同学自视样样不如别人,十分自卑,但他在一个地方不自卑:即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只有在攻击女生或弱小同学时,才觉得自己比别人强,高人一头,而教师对他的批评正好使之成为众同学注意焦点,正是大家认识其力量和价值的最佳时机,可使其显得与众不同。所以教师的批评在常规看来是惩罚,而在他本人看来正好是强化,是希望达到的行为后果。所以,每当打驾过后,教师要他站起来,他总是态度很好,立即低头认错。所以,这位同学的表现不仅不与强化原则矛盾,反面证明了强化原则。他的行为是自我强化的。

三、疏导帮助矫正措施

1.      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关注和鼓励,发现其优点,或让其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来让其有实现个人价值、表现自我的机会。

2.      不对孩子使用暴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暴力而在孩子以讨论的方式解决冲突时给予表扬,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和不适感。

4.      多多给予辨别孩子人物表情的机会,如通过不同表情的脸谱图训练。

5.      增强孩子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讲述一系列故事并让他回答故事中人物的感觉,或者让孩子设想不同人的偏好及可能行为。如情景描绘,设置某种被攻击的情景,然后对被攻击者的伤害情景予以渲染式的描绘,从而让攻击者目睹攻击情景,体会被攻击者被伤害所造成的痛苦,唤起他们的痛苦情绪,从而让攻击者在思想上形成伤害他人不对的观念,形成贬低攻击行为的价值观,在心理上产生施行攻击行为的内疚感,以此来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6.      增加孩子的情感反应能力,有目的的组织多种游戏活动,让他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即角色扮演法。设置某种攻击情境,让攻击者扮演被攻击者,使其亲身体验被攻击时的恐惧、痛苦、厌恶和愤怒等心理感受。一个攻击者当他真正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滋味,再对别人施以攻击时,原来体验过的被攻击的痛苦等心理反应就会重现,这时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在游戏结束后要求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以确定所扮演角色情感的准确性。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455号 电话:021-5404675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