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德育百题”发布日期:2010-12-01 阅读次数:1019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学科德育百题” 《综合文科有关德育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位育实验学校政史地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首先是育人,德育是育人之根本,自古以来既有“修身、齐家而后平天下”之说,“修身”就是个人道德情操的培养和修炼,因此德育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应该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政史地学科不仅是知识性学科,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情感价值观、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学科。 但政史地学科德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遭遇到比较尴尬的境遇,例如:学生不感兴趣、家长不重视、教材脱离实际生活等。我组各位老师都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大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达成德育教育目标。同时,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了解目前初中学生对政史地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现状。 2、探索教学情境创设在综合文科德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综合文科各学科在德育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各自有不同的策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运用教学情景创设方面。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社会新闻、视频音频、学生小组活动等不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以探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3、研究教学情景创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作用。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情景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环境和学习资源,用以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合文科各学科是德育教育目标集中体现的学科,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有效促进德育价值目标的实现。我校综合文科组各位教师结合个人的教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对如何有效实现综合文科德育教学目标的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确立了各位老师研究的侧重点: (1)思品学科: 郭咏梅老师主要探究七年级思品课利用新闻导入创设德育情境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刘建翎老师主要研究在思品课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小组活动作用; 郑伟霞老师主要研究六年级思品课导入教学环节中德育情境创设。 (2)地理学科: (3)历史学科: 2、课题研究步骤安排: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课堂教学实践; 2、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3、学生小组活动; 4、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进行案例分析; 5、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五、课题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资料见附件) 1、科研论文: (1)刘建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究》 刘建翎老师主要阐述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试图在这一领域借鉴国内外同行们的经验,联系自己的具体做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真正实现思品课的德育功能,体现每一位学生的价值,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2)钱彩梅《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视频材料创设情境体现德育目标的研究》 钱彩梅老师主要阐述在教学中利用视频材料创设情境的意义和方法。视频教学的利用对情境的创设十分有利,它能透过视像、声音等手段对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现德育目标的目的。由于初中生年龄低,用丰富的画面刺激他们的视觉,用悦耳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3)郭咏梅《运用时事新闻导入创设思品课教学情境》 (4)郑伟霞《思品课导入德育情境创设的研究》 (5)周莉《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创设情境,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6)龚玮《地理教学中利用歌曲创设情境达到德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龚玮老师主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将歌曲恰当地运用于课堂,使教学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同时,歌曲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 2、教学案例分析和课件: 思想品德: 郭咏梅——七年级《怎么看待家境差别》和课件 郑伟霞——六年级《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法律规范》和课件 刘建翎——七年级《尊敬老师是人类美德》和课件 钱彩梅——八年级《公共设施,让生活更美好》和课件 地理: 龚玮——七年级《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和课件 历史: 周莉——七年级《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课件 3、教案、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 郭咏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钱彩梅《生活的新起点》 郑伟霞《生命来之不易》 刘建翎《耕耘后的收获,收获后的反思》 地理: 龚玮《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香港和澳门》 历史: 周莉《古西亚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4、学习体会: 郑伟霞《“思品课”如何创设情景教学》 钱彩梅《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 刘建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有效性》 周莉《“情”由“境”生》 5、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立足学情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6、 学习资料: 《谈谈新闻的真实和时效》(中学生阅读报 2002.10.2侯书华;武书;) 《关键要在融入上下功夫》(中国教育报 2008.3.14 王友文) 《品德与社会课的三点探索》(四平日报 2008.1.18 高悦) 《<让品德与生活>回归于生活》(成才导报 教育周刊 2008.4.30 胡瑞) 《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向探究之路》(学科教学 2008年第六期 朱金通)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历史教材(7—8年级)练习部分编写的实践和启示》(朱志浩)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温家宝 (2009年9月4日) 《“脑科学”告诉我们什么?》(张乐人 崔瑞梅 人民网)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手段的创新方法》(陈国梅 ) 《培养与发展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效: 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情境创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真挚的“情”,同时通过感官上的刺激,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共同进行,让学生在“境”之中引发思考、分析、感悟,最终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目标。 首先,学生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得益。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特别是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在各种情境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 ,也使得德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由于教师注重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营造课堂讨论、分析的氛围,学生在不断的参与中提高了辨别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其次,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受益。 我们课题组成员感到科研不再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事,意识到平时所做的一些尝试,原来就是“科研”。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综合文科各学科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加强教师对备课、上课各环节的仔细斟酌,让每一节课在细节的设置上都较以前更加精益求精,力争做到“随堂课精品化”。 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挑战。我们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缺乏,因而更加自觉地去寻找相关资料、学习前人的经验,在教的过程中学,在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也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了我组教师教学水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提升了教研组工作的水准,增进了我组老师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前,由于我组是一个综合学科组,在活动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活动显得零散和缺乏效率。现在,我们不仅在教研活动时相互之间交流各自在教学中的收益与困惑,还经常彼此出谋划策,使得组内教学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科研意识的加强、备课的充分,加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改进,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想法有了初步了解,对于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 目前初中综合文科教材的内容设置和教学目标还存在这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思品课部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困难。同时,教学时间非常紧张,致使教师和学生都喜爱的探究活动无法深入展开。历史学科中学生本身的历史知识并不丰富,而历史学科教材内容又被压缩,存在知识之间的“断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学目的中又经常要求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时常有做“无米之炊”的感觉;的地理学科也存在教材内容容量大,学生不易接受理解等问题。 教师方面: 我校综合文科组的教师,课时量较大,工作繁重。组内六位教师中,有思维兼任行政工作,工作繁忙,因而确实缺乏时间完全地投入科研工作。 教师本身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面对茫茫书海,时常感到无从选择,感到时间的紧迫。如果能够得到专家的指点、帮助,或者学习的机会,应该会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方面: 第一,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对考试学科相对重视。同时由于缺乏实践和精力,对综合文科课程不够重视。 我校有很多学生学习上存在困难,由于长期积累起来的学习问题,致使对学习丧失兴趣,因而对政史地课程同样缺乏兴趣。 第二,目前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面比较狭窄,对于社会新闻也不是很感兴趣,因而这对于政史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拓展造成一定障碍。 第三,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部分学生很难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更难做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这些对综合文科教学中进行的分析、归纳、辨别都造成了困难。 第四,学生对于社会事物缺乏感受和经历,对于教学中的一些涉及面较广泛的问题难以理解和分析。 面对这些困难和困惑,我们希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探索,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展相应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最终能够学到一些做人、求知、发展的具体方法,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力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参考书目: 《浅议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传明)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亚夫 主编) 《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维运) 《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编辑室)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研究》(上 下)(徐崇文 姚仲明 魏耀发) 《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人民出版社 李吉林) 《李吉林文集(卷二) 与青年教师的谈话》 (人民出版社 李吉林) 《李吉林文集(卷三) 情境教育三部曲》 (人民出版社 李吉林) 《李吉林文集(卷四) 美、智、趣的教学情境》 (人民出版社 李吉林) 《学会教学》(美)理查徳·I ·阿兰兹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肖川)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