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发布日期:2015-12-10 阅读次数:1040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1981年,全球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红绸带为标志,意在全球人民心系一方,共同抗击艾滋病。年尾将至,今天作为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继续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Getting to Zero),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为方针,旨在延续全球对艾滋病的防治力度、政策护航和人文关怀,力求实现2030年消除艾滋病毒流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由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进而瓦解免疫系统,致使艾滋病患者丧失免疫功能,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发生恶性肿瘤,进而威胁人类生命。目前,艾滋病作为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仍然威胁着3690万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命。 数据说话——全球艾滋低龄化、区域化明显 为什么青少年艾滋病患者死亡率上升?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预估已有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000万人已死亡。近4000万感染者,75%集中在15个国家,而中国位列其中。艾滋病在中国蔓延迅速,截止2015年10月,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人数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例。 11月27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开数据分析,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非洲青少年头号死因,并排在全球死因的第二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中,近年来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青少年是唯一死亡率上升的群体。 而在中国,情势同样严峻。中国57.5万艾滋病患者中,学生占据16%(15~24岁群体)。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净年均增长率达35%。值得注意的是,15~24岁艾滋病患者中,96%通过性传播方式感染病毒,其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占57%。自2008年以来,女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报告人数每年都稳定在五六十人。可是,男男同性恋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增长幅度却很大。 药物治疗——从绝症到慢性疾病的里程碑进展 为什么艾滋病难以根治? 1983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分别独立分离出艾滋病病毒(1896年命名为HIV)。1987年,美国FDA批准齐多夫定(AZT)作为第一个抑制HIV药物,实现了艾滋病从绝症到有药可治的里程碑式跨越。但是,齐多夫定及其他类似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虽然大大改善病情,但是一来药物定价昂贵,二来单一药物伴随有严重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随后,抗病毒第二种药物——蛋白酶抑制剂,成功研发。在此基础之上,华裔美籍科学家何大一率先提出“鸡尾酒疗法”,通过结合3种以上药物共同抗衡HIV成功降低艾滋病死亡率。从此,这种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正式拉开抗艾滋帷幕,成功将艾滋病从绝症拉回到慢性疾病的局面。 现在,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制药工艺的推进,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发出超过30种逆转率病毒药物,且以吉利德为首的医药企业开始推出多款ART复合剂,将多种药物融合到一个药片中,增强药效的同时降低耐药性,并简化了服药流程。 但是,艾滋病的治疗领域仍然存在很多挑战,且距离根治还有很长的距离。为什么艾滋病难以根治呢? 第一, HIV变异性强。HIV感染T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免疫力迅速下降,死于多种免疫并发症、肿瘤等。同时,HIV作为逆转录病毒,变异性特别强,使得逆转录病毒药物靶标失效,也就是出现耐药性。 第二, 病毒库潜伏人体。HIV病毒通过将遗传物质永久性插入到宿主T细胞的DNA中,并能处于休眠状态,形成病毒库。一旦脱离药物抑制,休眠的HIV会重新激活再次猖獗。 第三, ART治疗覆盖率不足一半。数据统计,2015年只有1580万人(不到50%)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由于药物治疗伴随一生,长期费用及副作用让很多患者不堪重负。 “零”艾滋时代——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 为什么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2004年,中国出台“四免一关怀”政策,包括免费检测、免费治疗、免费用药、生活救济等系列措施。2015年6月,卫计委推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实现90%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90%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目前中国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吸毒注射传播的比例都在下降。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曾制定2015年目标:让15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受ART治疗。显然,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距离2020年的“90-90-90”目标,即未来五年时间要实现:90%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检测并知道他们的病情;90%的清楚自身病情的艾滋病患者将接受ART治疗;90%的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将抑制住病情恶化,我们能否再次实现?其实这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就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艾滋病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艾滋病防治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要抓紧制定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将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从普通民众到艾滋病患者,都需要在一个健康、理智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对抗艾滋。从预防教育、疫情监测、药物供给、病人救治到国际合作,方方面面都需要地方、国家协同全球人民共同努力。特别是,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我们需要从伦理、社会、法律、经济上给予他们帮助。对待青少年,做好预防宣传和教育,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