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徐汇区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沙龙活动在位育实验学校举行

发布日期:2019-03-25      阅读次数:1994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nEO_IMG_IMG_9427.jpg

nEO_IMG_IMG_9432.jpg

2019年3月20日,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阅读沙龙活动在位育实验学校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本学期主题“‘文本解读’专题阅读与写作”,每位老师根据寒假阅读笔记交流、研讨文本解读的方法与路径,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获取新知,不断扩充、完善自己的认知框架。


首先,由各位老师进行笔记精华交流。乔玲老师对三位名家(陈日亮、孙绍振、罗晓晖)《故都的秋》的文本解读进行了对比研读,认为细读应关注“文体、文字、文人、学生”这个有机体;黄宏君老师受徐江老师《文本解读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中的“三步演讲推进法”的启发对《狼》《我的叔叔于勒》等文本进行了初步解读尝试;戴婷玉老师将孙绍振老师《如是解读作品》和曹刚老师《课文可以这样读》中有关的解读方法进行了对比,不仅有了 “语言味在文字中”的心得,更针对提升自身解读能力提出了“大量阅读、笨功夫是真功夫”的鞭策;邬明珠老师在徐江老师有关“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解读中产生了“逻辑思维与语文味如何兼顾”的疑惑,进而促使自身进行更广泛地阅读;乐怡老师在陈日亮老师《如是我读》中“抓住学生认知落差”的引导下思考了初三议论文复习课的教学范式;陆军英老师将孙绍振老师《春夜喜雨》的文本解读与自身的解读作对比,在比较中找到门道有所成长;杜强老师对《陈太丘与友期》传统的解读进行了质疑;陈晋老师对孙绍振老师《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的三种操作方法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孙老师列举的案例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李姗姗老师在《如是我读》中明白了语文老师要“慎读”,语文老师怎么读就会怎么教;王彦瑾老师围绕古代散文的解读观念和方法对《史传》进行了初步把握,并从一个中年骨干教师的角度提出了想要“锻造经典自己”的期许让我们青年教师心生敬佩、颇受鼓舞;胡旭帆老师介绍了詹丹老师《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中有关《合欢树》的解读让各位老师耳目一新,在感叹大师智慧之余,心向往之;顾媛婧老师对于“文本解读与整体关联性”做了详细的解读。


接着,刘侠老师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对文本解读的原因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刘老师谈及教师为何要进行文本解读时指出:第一,语文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高度把他们拉回自己的高度,所以要突破自身的阅读高度,真正做到比学生读得多;第二,怎样的状态就会培养出怎样状态的学生,老师要做“学习者”“研读者”而非“搬运工”,这样你的学生也将成为你这样的人。之后,刘老师借由歌德的文本解读三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解读路径、方法:初读获取一部分内容和意蕴——抓住“兴趣点”“困惑点”做理性分析——研读名家著作对照审视自己的解读结果——转化为文本解读。刘老师的见解让各位老师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最后,基于本次研讨成果刘老师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作业,促使我们“实践出真知”。


“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沙龙成员们不断充实、成长、收获、感动,为更美好的自己而喝彩!

nEO_IMG_IMG_9433.jpg

nEO_IMG_IMG_9437.jpg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455号 电话:021-5404675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