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个案发布日期:2005-05-23 阅读次数:1330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人 民 币 教学目标: 1. 2. 通过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3.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的互换。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互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米老鼠、真币、模拟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 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看,谁也来了?(课件出示Kitty猫) (老师出示玩具米老鼠)那就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它值多少钱? 2. 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要使用钱? 3. 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人民币) 【请学生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 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人民币 1. (出示课件)小朋友看,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放钱的盘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反馈交流。) 2. 这些人民币有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3. (放大新版100元)你是怎么认识这张100元的? 观察两张100元,都是100元,为什么不一样?(新版、旧版) 4. 观察两张1元,这两张都是1元的,它们有什么区别?(纸币、硬币) 观察两张1角,这两张都是1角的,它们有什么区别?(纸币、 硬币) 5. 认识样币,告诉学生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二)分类 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我们来帮它分分类。 可以按什么分?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媒体出示) 【在小组活动中,要求仔细观察后选择喜欢的一种告诉同伴它的币值和识别方法,要求表述清楚,特别强调组员倾听认真,如果只有表述而没有倾听,那么这种“交流”就失去了大半价值,至多不过在梳理表述者的思维和锻炼语言能力,而不能达到交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中丰富个体的知识建构,反思思维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倾听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益的关键。在全班汇报中,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述知识的来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人民币的互换 (一)进率 1. (媒体播放kitty猫录音)小朋友,你们从家里到汽车站要乘南桥几线? 乘南桥一线、二线、三线或四线要付多少钱?你是怎么付的? (小朋友讲出几种不同付法) 2. 3. (二)互换 课本第38页练习(学生尝试,反馈交流) 【创设一个乘车的生活情境,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 歌曲欣赏《一分钱》 刚才大家帮kitty猫解决了许多难题,也有点累了,接下来我们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一分钱》。 【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五、 实践应用 人民币的知识很丰富,人民币的作用也很大,我们经常去购买一些东西,瞧,(课件出示)这么多东西,喜欢吗?那你想买什么东西,该怎么付钱?(小组讨论,反馈交流) 【这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 总结 1.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 你还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整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货币承载着国家权威和荣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始终,视机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健全人民币概念,其余不作要求,任学生自由发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欲望,激起探索意思。】 课后反思: 上海市二期课程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下)——《人民币》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到商店购物的机会比较少,对人民币的认识微乎其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会就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不是单一化、模式化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提供学生充分思维的时空与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合作、互动学习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