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做好一件小事发布日期:2005-02-17 阅读次数:1263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一天做好一件小事 张仕龙 04/4/8 四月二日下午政治学习沈丽琳书记做了“ 小事促成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的报告,听后我有很多感想,现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 我从一个看过的小故事谈起,故事虽小,但道理很深刻,爸爸拿了一个漏斗和一大把玉米粒对儿子说:“怎样才能通过这个漏斗把这些玉米装到瓶子里呢?”儿子就把所有的玉米一下放进漏斗,满以为可以很快装进,结果是玉米堵住了漏斗的入口,一粒也没有装进去。这时候爸爸不慌不忙拿起一粒放进漏斗,很快落入瓶子里,然后拿起第二粒,第三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件一件来,不能一下子做完所有的事情。急于求成会导致一无所获。 一. 小事使人完美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又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马克思 人在成为自己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做好每一件小事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古代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的励志名言。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作为新世纪的人又有何理由忽视小事呢? 倪校长一直强调班级的卫生可以反映班级的学风以及班级的管理理念,以前我觉得班级的学习气氛更重要而忽视了卫生,直到有一天,倪校长来到我的办公室把我领到教室去看,的确教室里遍地纸屑,影响任课老师的情绪。从那天起,刚接任这个班级的我就决定把抓好卫生作为我开展班级工作的抓手,正如倪校长所说,通过班级卫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学习风气和做人的严谨。于是我就建立了班级文明公约,每天由执勤人员协助劳动委员在最短时间里做好卫生,请每位同学自带垃圾袋,班级里不设垃圾桶,放学前统一收好垃圾袋,这样他们就不会到处乱丢纸屑,因此教室里自始至终很干净,为值日生打扫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我分明感觉到卫生这件小事抓好了,班级的风貌也大大改变了。 沈丽琳书记举了一个例子:汤家桢老师拉上窗帘使同学门能安静地看电视,没有过多的语言就达成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件小事,但却体现了汤家桢老师从细小的事入手,还体现了创新之处,因此我感受到,自己要做个有心人,而且是把学生放在心里的有心人。由此,我想到电话发明家贝尔,贝尔之所以发明了电话并不是他有过人之处,他只是把其他发明家,尤其是爱迪生已经试验多次的电流线圈扭转了四分之一,改变了电流的幅度,从而使得声波可以通过电流传播,为此就到底谁是电话发明者打了官司,最终贝尔赢得合情合理,因为他是个有心人,从最细小的地方着手看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真是“ 小事促成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二.制度就是保障 人原本都是完全自由的,但你自由,我也自由,过分的自由就会伤害别人,于是为了保障人们最大的自由权力,每个人都要交出一部分自由,通过订立法律限制起来。 卢梭《社会契约论》 正如沈丽琳书记所说的,作为学校,要有不断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特别是看到周边学校不断制定的制度,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我的理解是:制度不是对我们的限制,而是让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自身有保障,进而在这里安全地工作。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安全的需要。为此,学校现有的制度以及即将制定的制度都将起到保障我们安全在长乐学校工作的作用。沈丽琳书记举了海尔的例子:张瑞敏上任第一个制度是禁止在厂区大小便。这个制度看来并不起眼,甚至让别人觉得好笑,然而就是当时状况下的这个制度使得海尔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公司。联想开来,工作如此,生活也一样,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哪一个不是每天都面对着各种不同的制度呢,可能有些制度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但是这些大家都已经心照不宣的“制度 ”存在于人们的心里,成为了我们安全生活的保障。由此可见,制度,特别是细小的制度对人的保障作用,而不是限制作用会给人安全的需要,从而使人能够享受最大的自由权力 三. 工作并快乐着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劳的,除非有了工作。 纪伯伦 沈丽琳书记谈到学校已经为老师的工作与乐趣方面动了很多脑筋,如去年的“凝聚力工程 ”,杭州之行,青年教师沙龙,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理咨询活动,结对子定期谈话等等(恕我了解不周),还有福利待遇的提高,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乐趣。但我想谈的是关于工作乐趣的来源问题。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的理解是:人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其实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发现乐趣。只有把工作本身就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因此,认真、踏实地工作是我们必须奉行的理念,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认真、踏实地工作本身就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无声的教育作用,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光是教书,而且能育人。 第六周我主办了长乐学校第二期青年教师沙龙,从筹划到付诸实践花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想到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把青年教师沙龙搞成英语特色,丰富教师的学习生活,我就快乐地去购置奖品,写好活动计划、主持词,忙得不亦乐乎。 第七周我为河南省安阳市代表团上了一节观摩课,学校通知我时已经很晚,于是我就利用周末时间冒着大雨来学校制作课件、备课。当时心中就是想着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给观摩者一个好的印象,有了这个想法,尽管牺牲了休息时间,我仍然做到了工作并快乐着。 四. 去尊重和爱别人 给我一群差生,只要不是白痴,我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 巴士卡里雅 开学第三周我们听了倪校长做的“情感教育”的报告以及第四周余愚老师的“ 施爱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报告后,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写了感想,这里还想作一些补充。 倪校长谈到自己给一位小学生的表扬使得她弹钢琴的兴趣很浓,使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的教育方法,他所批改的作业里都是一些极尽赞美之辞,如“ 太好了 ”、“真了不起”等,他总是能发现任何学生的优点并加于赞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尊心的提高起到居功之伟的作用,因此他就敢说那句话“给我一群差生,只要不是白痴,我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那不是狂妄,而是有信心的表现。 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和爱的需要。记得以前开会时我一般都看报纸,因为觉得开会内容索然无味,现在看来,那是极不尊重发言人,那时起,我就让自己学会聆听。成人尚且有受尊重的需要,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当然也有受尊重的需要。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让他们能建立自信,成为健康发展的人。而且这种受益是终身的。学生需要关爱,正如任何人都需要关爱一样,而“情感教育”正是给予了学生他们所需要的爱。我听了报告后就反思了自己到底给了学生多少尊重和爱,觉得自己非常欠缺,因此,我告诉自己以后不光只是关心别人给了自己多少尊重和爱,更要关心自己给了学生多少尊重和爱。我班一名同学住院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我组织同学去医院看望他、安慰他,并一直保持联系,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牵挂着他,这也是爱,相信这种爱会使他不会向病魔屈服,而且能坚定战胜病魔、重新回到教室的信心。 学校还为七名特殊学生的任课教师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关心、鼓励这群特殊的学生。尽管只占有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七,学校专门为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短期达到的目标,在我看来,这是尊重和爱,也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于是就想到学校也可以对教职员工进行感情上的联络。如: 1.在教职员工以及他们家属的生日或者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日子里,学校给予慰问,如一束鲜花、一张卡片。 2.发放教职员工家属的奖金(不必太多)并说明教职员工之所以能有如此杰出的工作业绩是离不开你们支持的。 3.举办可以让教职员工家属共同参与的联谊活动。 正如“情感教育”的回报率一样,投资不多但收效丰硕。因为教职员工在乎的不是奖金的多少,而是他们是否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爱。日本麦当劳会社就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他们还斥资为员工预定医院的床位以备员工生病所需。 五.从容面对周围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极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解决问题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矛盾论》 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不可避免的和很多人打交道,跟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我们的职责,我想谈的是怎样跟同事们友好的相处。学校的“凝聚力工程 ”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会听到很多流言蜚语,之所以叫做流言蜚语是因为这些话可能没有真实性,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之烦恼。因为如果我们烦恼了,就会影响同事关系,进而影响工作。想必我们都记得学习过韩非子的《智子疑邻》,丢了斧头的人怀疑邻居偷的,于是怎么看邻居,邻居都像个小偷,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斧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教育工作者魏书生对背后说自己坏话的人这样说:“真不好意思,我让他心烦了,让他死了很多脑细胞。”这是何等的胸怀。正如大海之所以能海纳百川凭的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诗人歌德对待阻拦自己走路的人这样说:“ 你从不给白痴让路,而我却正好相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与人能相逢是一种缘,有人统计过,世界上的两个陌生人能相遇的机会是一千万分之一,能成为伴侣的是十亿分之一,更何况是共事呢,因此我们要珍惜共事这份缘,我们都看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有三天的话,我们就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议论别人或者为别人的话而烦恼上了。 还有同事之间不必为名利所累,这个现象很有道理:有一大堆沙让你随便拿,只能用一只手,你会怎么拿呢?如果你想抓住一大把,想抓得越进,往往手里剩下的只有一点点,大部分都散落了。名和利也如此。学校上次生物角评比,我班同学很积极,但结果没有评上优秀,有同学跟我说:傻瓜也能看出我们班级的要比我们年级评上的某个班级好,为何我们落选?我就跟他说了这个故事。 对于已经产生的矛盾改怎样处理呢?就要用毛主席的《矛盾论》了,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论》被充分运用到了国共合作中去。而我们是同事,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主要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如何合作教育好学生才是主要矛盾。那么我们的精力应该花在哪里就很清楚了。 我有点偏题了,谈的是小事,怎么谈到《矛盾论》了,其实说这么多,都是在谈如何对待小事的问题,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花了很多时间,但我把这看作一件小事,而且要在一天里完成,当然我思考了好几天才贸然提笔,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还有我希望以后类似的报告多点,让人听了能久久不能忘记,而且能又很多感想。 结束这篇文章时,我高兴地觉得我至少做到了一点: 一天做好一件小事。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