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莫斯科公国

发布日期:2005-02-17      阅读次数:1099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基辅罗斯国家的建立及其分裂的基本情况。

2)俄罗斯国家是从莫斯科公国发展演变而来的,了解其基本的发展过程。

3)蒙古人对罗斯人的统治长达200多年,了解蒙古人采取何种方式统治罗斯人,以及是如何被推翻的。

4)知道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是近代沙皇俄国诞生的标志。了解伊凡四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了解早期俄罗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使同学们掌握莫斯科公国逐步发展演变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归纳其基本原因。

2)讨论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逐个分析改革的每一项措施对巩固俄国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他对近代俄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如何评价伊凡四世呢?教师要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主要是看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他们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所在。

 

教材分析

莫斯科公国是如何发展演变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是本目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主要因为时间跨度长、头绪纷繁。

伊凡四世的改革是本目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如果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在形式上标志着近代沙皇俄国的诞生,伊凡四世一系列的改革,在本质上建立了近代沙皇俄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过程:

导语 

           介绍了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库里科沃原野打败蒙古军的故事,季米特里因而获得了“顿斯科伊”(即顿河英雄)的称号。引导同学们的思考:蒙古人怎么会统治罗斯人?当时的罗斯又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一、莫斯科

1、斯拉夫人(Slav) 

斯拉夫人是欧洲一支古老的部族,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的古罗马文献。罗马作家大普林尼的《自然史》和塔西佗的《日尔曼尼亚志》书中,都提到了在维斯瓦河一带居住着维内德人。据考证,维内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今天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4—6世纪,由于民族大迁移的冲击,大批的斯拉夫人进入多瑙河流域、巴尔干半岛等地,并逐渐分化为3大支系:西斯拉夫人即今天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祖先;东斯拉夫人即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祖先;南斯拉夫即今天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等祖先。后来,“斯拉夫人”成了各斯拉夫民族的统称。

7—12世纪,斯拉夫人各族先后开始建立国家。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捷克和波兰等国。南部斯拉夫人建立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辅罗斯。9—10世纪,斯拉夫人开始从拜占庭人那里陆续接受基督教,11世纪的宗教分裂之后,大多数斯拉夫人信奉东正教。9世纪后半期,拜占庭传教士借鉴希腊字母,创造了斯拉夫文字。

斯拉夫人吸收了罗马和拜占庭的文化传统,并结合本民族的特征,形成各自丰富多彩的斯拉夫文化。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斯拉夫各族先后同日耳曼人、拜占庭人、蒙古鞑靼人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在绝大多数斯拉夫国家里,都形成了现代民族和现代国家。

 

2、诺曼人渡海来到斯拉夫

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北方的一个支系,主要居住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8—9世纪,诺曼人正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生产力比较低下。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受到海外财富的吸引,诺曼人的军事首领常常统帅亲兵驾船外出,对欧洲大陆各地进行武力远征,这种远征由最初的掠夺财富和奴隶而归,逐渐转变为人口外移,拓殖定居,直至建邦立国。在这一过程中,北欧本土相继形成了丹麦、挪威、瑞典国家。东侵的诺曼人建立了罗斯国家。

当诺曼人经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向东欧迁徙劫掠时,芬兰人称他们为“罗斯”,意为“北方人”。当地的斯拉夫人称其为“瓦兰吉亚人”,意即“商人”,这是因为他们的活动方式亦商亦盗,一身而二任,往往将掠夺的物品运往君士坦丁堡等地出售,换取拜占庭和其他地区出产的精致纺织品、金属器皿、香料及奢侈品等。9世纪时,一部分瓦兰吉亚人已定居在东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了。

 

3、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又称古罗斯,或罗斯国,是公元9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辅为首都的早期东斯拉夫人封建国家。

据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瓦兰吉亚人留里克兄弟3人应诺夫哥罗德贵族的邀请,于862年率亲兵来到诺夫哥罗德,夺取了诺夫哥罗德大公之位,建立了第一个罗斯国,第二任王公奥列格于882年攻占基辅,建立基辅罗斯封建国家。

 

“罗斯受洗”

987年,拜占庭帝国发生内乱,强大的封建主进逼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向基辅罗斯求援,双方缔结同盟。988年,拜占庭皇帝将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尔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则接受了基督教东派教义(即后来的东正教),命令罗斯人接受洗礼。基辅市民在第聂伯河畔接受希腊牧师的洗礼时,弗拉基米尔大公下令,将罗斯人原先崇拜的多神教偶像抛进河中。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从此东正教成了国教。

据说,当时在罗斯境内已经存在着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西派(即后来的天主教)和东派,为了争夺国教的地位,各教派的信徒都曾向弗拉基米尔推荐各自的宗教。经过比较后,弗拉基米尔对伊斯兰教徒说,喝酒是罗斯人的天性,信奉一个禁止饮酒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他也拒绝了犹太教,因为他觉得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否则它为什么连自己的子民都不能保护呢?基督教的西派和东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都有定时斋戒的规定。怎么办呢?弗拉基米尔决定委派一个使团去考察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在得到使团的建议和报告后,弗拉基米尔最终选择了东正教作为国教。因为当时的罗斯与拜占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密切,同时在拜占庭帝国,东正教是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教会和修道院可以成为服务于国家的工具,弗拉基米尔很看中这一点。

“罗斯受洗”使基辅罗斯的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单一的宗教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过程,也加强了大公的权力。“罗斯受洗”还使先进的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这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罗斯人皈依基督教后,基辅罗斯教会仿效东派教会的模式组织起来,997年,在基辅设置了大主教区。不久,在诺夫哥罗德等城市都建立了主教区。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正式称为“正教”,习惯上称为“东正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正教结合斯拉夫民族的特点,在俄罗斯大地上有了很大发展。12世纪,莫斯科公国兴起后,东正教常被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旗帜和象征。1598年,俄罗斯正教会成立,它受沙皇控制,使用斯拉夫语传教,从而加速了东正教的俄罗斯化的进程。

 

4、莫斯科公国

10世纪末,经过“罗斯受洗”,东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即后来的东正教)。随着各地大贵族势力的增强以及地方自然经济的发展,12世纪中期,统一的国家政权日趋瓦解,基辅罗斯分裂成若干个独立的封建公国。

         13世纪末,莫斯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公国。至15世纪成为罗斯最大的封建国家。

13世纪中叶,金帐汗国建立之后,罗斯各公国臣服于蒙古人的统治。金帐汗国对被征服的罗斯地区无力直接控制,于是在形式上保留了罗斯各公国,利用当地的封建王公进行治理,并向各公国派驻蒙古人监治长官八思哈(意为“镇守者”),执掌最终裁定之权(14世纪初废除)。金帐汗唆使罗斯诸王公彼此攻讦,实行分而治之。一方面以阴谋手段铲除那些被视为不忠的王公,另一方面则有选择地扶植个别王公,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赋予特权与恩宠,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处在一盘散沙状态下的罗斯诸王公,为了谋取这一称号和权势,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竞相金帐汗献媚讨好。

1)伊凡一世——为莫斯科的兴起和统一俄罗斯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1325—1340在位),绰号“卡利达”(钱袋)。即大公位之后,利用钱财,依靠教会和宗主国金帐汗的支持,使莫斯科大公凌驾于其他王公之上,通过贿赂或武力强占等各种手段扩张领土。1327年,特维尔公国爆发了反抗蒙古人的起义。特维尔是当时强大的公国,其大公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为了取代特维尔大公的地位,伊凡一世向金帐汗报信,并带领蒙古军队残酷镇压了特维尔人民的起义。1328年,金帐汗册封伊凡一世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28—1240),并授权代蒙古人征收全罗斯贡赋。利用这一特权,伊凡一世不仅从中渔利,而且还乘机将全罗斯大主教的驻地从弗拉基米尔迁到莫斯科,作为政权支柱,以提高莫斯科公国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地位。伊凡一世的统治为莫斯科的兴起和统一俄罗斯奠定了基础。他死后,莫斯科公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强的公国。

2)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大公——为罗斯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任大公时莫斯科公国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国势日益强盛。罗斯人民迫切希望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建立统一的国家。在莫斯科公国走向强大的同时,金帐汗国却因内讧不已而日益衰落。

1380年,为了消灭罗斯人的力量,马麦汗亲自率领20万大军渡过伏尔加河,集聚在沃罗涅什,准备和立陶宛大公派来的援军会合后,向罗斯军队发起进攻,直取莫斯科。季米特里集合了10万罗斯军队抗击蒙古军。8月乘马麦汗同立陶宛军队会师之前,先渡过奥卡河,9月7日再渡过顿河,在涅普利亚德瓦亚河附近的库利科沃原野布置阵地迎战蒙古大军。季米特里将军队分为5个团队,其中一个团队埋伏在左边的森林中。9月8日,战斗打响了,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罗斯军队伤亡惨重,向涅普利亚德瓦亚河撤退。蒙古军追到森林附近,罗斯伏兵出其不意发起攻击,蒙古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待立陶宛援军赶到时,为时已晚。罗斯军队取得了辉煌胜利,季米特里因功绩卓著而被称为“顿斯科伊”,意为顿河王。库利科沃战役的胜利,动摇了金帐汗国在东北罗斯的统治,莫斯科公国作为罗斯统一的核心力量,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也为罗斯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1382年,托托迷失汗再次率蒙古军队攻打莫斯科,这一次季米特里准备不足而被打败。莫斯科公国被迫继续向金帐汗国纳贡。但是,金帐汗国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统治罗斯人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事业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季米特里临终前立下遗诏,要其长子即位,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不再向金帐汗国纳贡。

3)伊凡三世 ——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

伊凡三世成为莫斯科大公之后(1462—1505在位),在内政方面,限制封建诸侯的特权,提高小贵族的地位,掌握全部国家权力。建立了一支由服役贵族组成的强大军队,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伊凡三世法典》(1497)和新的中央、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奠定了专制制度的基础。

在对外政策方面,先后兼并了雅罗斯拉夫(1463)、罗斯托夫(1474)、诺夫哥罗德(1478)、特维尔(1485)等公国,迫使梁赞成为其附庸(1485)。除普斯科夫公国外,东北罗斯均处于莫斯科控制之下,基本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在伊凡三世执政时期,俄罗斯最终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1476年,伊凡三世停止了向金帐汗国交纳任何贡赋。1480年,金帐汗阿赫马特兴兵进攻莫斯科,亲自率领重兵直抵奥卡河,企图借助武力收取贡赋。莫斯科闻讯后,派伊凡三世的长子伊凡·伊凡诺维奇率军抵御。在教会的支持下,伊凡三世最终没有接受一些领主们提出的与阿赫马特求和的主张,决定与蒙古军决一死战。在奥卡河支流的乌格腊河岸与蒙古军对峙了7个月,到11月,天寒地冻,蒙古军缺乏粮食和饲料,官兵衣着单薄。而与此同时,立陶宛并没有按照事前的约定派援军前来会合,帮助阿赫马特进攻莫斯科。在已经联合起来的罗斯军队面前,阿赫马特绝望了,于11月11日带兵撤退。不久,阿赫马特在一次内讧中被杀,金帐汗国进一步分裂,蒙古人对罗斯人长达200多年的统治彻底结束了。

1500年伊凡三世又征服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尤戈尔地区,后又击败立窝尼亚、立陶宛军队,向西南和波罗的海方向扩张。

4)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成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时,已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子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即瓦西里三世(1505—1530在位)即位后,完成了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实现了东北罗斯统一,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最终形成。

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他在1533年去世,俄罗斯国家的领土从1462年(伊凡三世继位之年)的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疆域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东到乌拉尔山脉支脉。经过两代君主的努力,俄罗斯已成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伊凡四世——沙皇俄国的开创者

        请同学看课文中伊凡四世的画像,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眼神可以看出,是一个阴险狠毒、独断专行的人。

        说明伊凡四世的个性与他的经历有密切联系:

1、幼年即位,历经磨难;少年老成,冷酷无情:

          1533年12月3日,瓦西里三世病故,3岁的伊凡即位,从此,拉开了莫斯科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序幕,上演了一幕幕令人颤栗的悲剧。

伊凡四世的生母、大公夫人叶莲娜·格林斯卡亚抛开瓦西里三世的遗嘱,开始了长达5年的摄政时期。她继续执行瓦西里三世政策:巩固中央集权,限制教会和大贵族的特权,反对封建割据。1538年4月9日,叶莲娜突然死去,据说是被大贵族下毒害死的。

叶莲娜死去后,叔伊斯基家族趁势夺取了政权。伊·瓦·叔伊斯基是大贵族的代表,他大权独揽,剪除异己,继续维护并扩大大贵族的特权利益。他根本不把年幼的伊凡四世放在眼里,甚至经常深更半夜闯进伊凡四世的卧室去威胁他、恫吓他,使其不能入睡。

伊凡四世3岁丧父,7岁亡母,在大贵族的腥风血雨的厮杀中,一天天长大。他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了宫廷中的许多丑恶,自己养成了一种孤傲多疑、冷酷无情的性格。早熟的伊凡四世过早地领悟了权力的重要,从13岁时便开始公开施展大公的权威。1543年年底,在他的舅父米·瓦·格林斯基的教唆下,放出恶狗将自己的保护人安德烈·叔伊斯基活活咬死,并暴尸宫门示众。

2、加冕“沙皇”,夺回权力;

          1547年年初,17岁的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的升天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祈祷过后,莫斯科大主教马里卡将镶满珠宝的莫诺玛赫皇冠戴在伊凡四世的头上。莫诺玛赫皇冠是12世纪初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莫诺玛赫送给其外孙、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玛赫的。它实际上是皇权的象征。从此,伊凡四世改称沙皇(Tsar),莫斯科大公国也改称为“俄罗斯沙皇国”。

伊凡四世加冕后,其舅父格林斯基家族继续把持朝政,他们利用特权,横行无忌,滥杀无辜,惹得天怒人怨。1547年夏天,俄罗斯大旱,6月份莫斯科又发生了一次大火。25000多座房屋被焚烧,1700多人被烧死,80000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火灾点燃了莫斯科人们心中的积怨,人们把怒火烧向格林斯基家族,莫斯科爆发了反对格林斯基家族的起义。伊凡四世借助起义的力量,从格林斯基家族手中夺回了政权,也结束了俄国历史上短暂的大贵族当政时期。

3、推行改革,加强集权 ;

           为了巩固沙皇专制制度,伊凡四世决定进行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从1550—1556年进行了司法、行政和军事3个方面的改革。

 司法:   1550年颁布了新法典,公布惩治贪污的条例,统一全国法律,各地设司

                 法机关,削弱地方长官司法权力,吸收市民和富裕农民的代表参与司法

                 审判,提拔中小地主担任各级官职。

军事:     在军队中大力提高小贵族的地位,对按出生门第晋升军官的传统加以限

                 制。伊凡四世还建立了配备火器的步兵和近卫军团。1556年颁布军役

                 法,规定每150俄亩土地须提供全副武装的骑兵1名,要求大小贵族均

                 应为国效力,取消了以往大贵族享有的免役特权,同时也加强了军队的

                 实力。

行政:    废除地方总督制,中央设立领地衙门和军事衙门,管辖全国的地产、军事

               和外交事务。

上述改革虽有利于皇权的巩固,但大贵族手中仍拥有大片领地。1565年伊凡四世再次推行新的政策,意在摧毁大贵族抗拒沙皇的经济基础,满足小贵族的土地要求。他将全国土地分为由“杜马”管理的普通区和由沙皇直接管理的特辖区两部分。凡土地富饶、商业发达、具有军事意义的地方皆为特辖区,分给支持沙皇、服军役的中小贵族。收回特辖区内大贵族的世袭领地,将遥远的普通区土地作为交换。同时,伊凡四世又从全国各地甑选了一批中小贵族亲信,组织特辖军,以镇压大贵族的反抗。1570年,伊凡四世亲率特辖军,以讨伐叛逆为名,血洗诺夫哥罗德。刑讯滥杀,株连无辜,全国震惊。伊凡四世因而有“雷帝”或“恐怖的伊凡”之称。据统计,在1565—1572年间,就有大约4000名大贵族被杀。伊凡四世通过严厉打击大贵族的割据势力,确立了沙皇封建专制政体。

4、对外扩张,开拓疆土

          伊凡四世即位时,俄国领土面积已达280万平方公里。随着伊凡四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于是开始大举对外扩张。1552年兼并喀山汗国,1556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继而向西伯利亚扩张,1563年自称“全西伯利亚皇帝”。1558—1582年,为了向西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立陶宛、波兰、丹麦、瑞典同时交战,进行了长达24年的立窝尼亚战争。立窝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相当于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带,南临波兰、立陶宛,西北与芬兰、瑞典隔海相望,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原属立窝尼亚骑士团的领地。16世纪下半叶,骑士团势力已趋衰颓,伊凡四世觉得有机可乘,遂以立窝尼亚同立陶宛缔结盟约为借口,悍然发动了战争。然而战事的反复和胶着状态,使俄国疲于消耗、深陷泥潭。由于波兰、立陶宛、瑞典等国的相继出兵干预,立窝尼亚战争的形势日益复杂化,而俄军接连败北。伊凡四世迫于外部压力和国内矛盾,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在立窝尼亚战争中夺占的土地。向西夺取出海口的计划破灭了。后来直到18世纪初,沙皇彼得大帝通过“北方战争”,打败了宿敌瑞典,实现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历史梦想。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455号 电话:021-5404675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