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发布日期:2005-02-17      阅读次数:1102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经过。

2)知道伊斯兰教的经典、基本信仰、教规和礼仪。

3)知道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对外扩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4)了解阿拉伯帝国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5)知道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教师对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的介绍,了解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2)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3)通过报纸、图书和新闻媒介,了解当前伊斯兰教国家的一些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当前世界存在的三大宗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结合国际热点问题的讨论,对当前世界的伊斯兰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情况、伊斯兰教的经典、基本信仰、教规和礼仪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本课的重点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基本信仰、教规和礼仪,如何讲清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穆罕默德

1、  阿拉伯半岛的位置:

参看地图;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荒野,只有西南部也门一带受季风影响,雨水比较充足,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2、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阿拉伯居民绝大部分是游牧的贝都因人,为了争夺水草和牲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战争和掠夺是贝都因男子的光荣事业。

  麦加,伊斯兰教第一圣城,红海东岸汉志(西贾兹)的首要城镇,位于一个狭长的山谷中。四周群山环抱,气候酷热,水贵如油,距红海之滨的吉达港70多公里,有公路通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及穆罕默德陵墓所在地麦地那。“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吮吸”的意思,表明当地饮水困难,也有“圣城”之意。在中国古籍中有关麦加的记载很多,例如《西使记》中称为天房,《明史》中称为默伽、天方等。

        麦加处于也门到叙利亚、埃塞俄比亚到美索不达尼亚两条商路的交叉点上。城内有长年流水的赛姆桑泉,是过境商旅歇脚的好地方。麦加城内的居民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城内有一座古老的克尔伯神庙,供奉一块黑色陨石和一些部落神。阿拉伯人视黑陨石为天降神物,周围的游牧人都来朝圣。每年举行一次庙会,朝拜者来自四面八方,同时在神庙周围举行定期市集。麦加贵族从庙会和市集中获取巨额收入。麦加贵族把持统治权力,拥有大量财富,平民则受人剥削和奴役,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由于阿拉伯半岛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自古以来就是强国争夺的重要目标。525年,埃塞俄比亚攻占也门,把住了阿拉伯商路的大门。它在也门统治40多年,农业和商业严重衰落。后来,伊朗驱逐埃塞俄比亚,夺占了也门。但伊朗的统治也难以维持长久。埃、伊争夺阿拉伯商路的斗争,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兵连祸结,后果严重。也门也因战乱而土地荒芜,人口锐减,道路湮没,商旅不前,过境贸易几乎全部停止。

因而阿拉伯各阶层都要求建立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3、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 穆罕默德〔570—632年〕出身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氏族的一个没落的商人贵族家庭,6岁丧亲,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穆罕默德当过牧童,后来受雇于一个富商寡妇卡狄加,25岁时和这个女雇主结婚。穆罕默德在为卡狄加服务期间和结婚后的一个时期里,曾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许多地方,使他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物,看到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关于救世济民的宣传,从而启迪他致力于新宗教的研究。

610年,穆罕默德40岁,决定到深山和沙漠中去修行。相传,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时,安拉派天使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2)穆罕默德的新教,称为“伊斯兰教”。“伊斯兰”(Islam)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只崇拜真主安拉,否定多神信仰。

问题:穆罕默德为什么要否定多神教?                                                                                              

           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的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

伊斯兰教经典: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系阿拉伯文音译,意为“诵读”,一译《可兰经》。中国旧称“天经”、“天方国经”等。《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610~632)的传教过程中以安拉的”启示,,名义陆续颁布,为其弟子默记或录在兽皮、石版上;穆罕默德逝世后,历代哈里发搜集整理,辑善保存。《古兰经》共三十卷,一百一十四章,六千二百余节。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基本功课;对阿拉伯半岛社会的种种主张和伦理规范: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确立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法律制度;与多神教徒、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进行辩论的记述;根据传教的需要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半岛的故事、传说和谚语等。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的六大信仰

1、信安拉(即真主)

安拉为唯一的主宰。可有99尊美德和美名称颂安拉,如大仁大慈、全知能能、创造万物、主宰一切、无可匹敌、洞察一切等。对于唯一的安拉的忠诚,是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石。

2、信使者

使者隶属于安拉,是安拉的忠诚使者和人类的朋友。如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罕默德)、穆萨、尔撒等都是使者。然而,穆罕默德为使者的集大成者,是封印的使者。他专门传达主意、开导世人,因此服从安拉的人,应无条件地服从穆罕默德。

3、信天使

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出来的一种纯粹的精灵和妙体,无性别之分,人肉眼看不见;他们长有翅膀,飞行神速,神通广大,遍布天上人间。天使数目很多,如有传授“天启”的迦伯利天使,观察宇宙、掌管人间衣食供养的米卡伊勒天使,人类的取命者伊兹拉义勒天使,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吹号者伊斯拉菲勒天使等。

4、信经典

《古兰经》是该教的根本经典,也是伊斯兰国家立法、道德规范和思想学说的基础,必须无条件信仰,并以此作为最高办事准则。

5、信前定

世间一切事物均由安拉前定,无法改变,承认和顺从是唯一的出路。

6、信后世

在今世和后世之间,为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来到时,日月无光、天崩地摧、世界毁灭、届时所有的人灵魂将复活,接受安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伊斯兰教的五功
1、念功

就是用阿拉伯语念诵:“我作证:除阿拉外,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以表白自身信仰,中国穆斯林称其为“清真言”。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

2、礼功

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每日五次的时礼,第一次称晨礼,在拂晓举行;第二次称晌礼,在中午1时至3时举行;第三次称晡礼,在下午4时至日落前举行;第四次称昏礼,在日落后或太阳的白光消逝前举行;第五次称宵礼,在入夜至拂晓前进行。聚礼又称主麻日礼拜,是集体的公共祈祷,一般在星期五举行。会礼则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礼拜的前提条件是身体清洁,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

3、斋功

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莱麦丹月)全月斋戒,昼间禁止饮食,并禁房事,病人、旅行者、孕妇、哺乳者,或延缓补斋,或施舍罚赎。

4、课功

缴纳定量的课税。当今,有的国家以自由施舍代之;有的国家以一定税率征收国家宗教税,比如应缴全年结余的2.5%,用以救济穷人等。

5、朝功

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克尔白朝覲一次。凡去朝覲过的,即被尊称为哈吉。除麦加外,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也可由别人代朝覲。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和习俗

三大节日

1、开斋节

在新疆称肉孜节。为教历10月1日,在斋月,每天从日出至日落要禁食、并禁房事,最后一天要看到新月才能开斋,故名开斋节;未见月牙,则顺延,但不得超过3天。

2、宰牲节

又名古尔邦节,在中国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在教历12月10日。据传,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杀儿献祭,以试其是否忠诚。易卜拉欣毫无犹豫,安拉命以羊易之,故产生宰牲节。

3、圣纪节

又称圣忌日。在教历3月12日。相传为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逝世)的日子。那天举行圣会,诵读《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等。

主要习俗

1、进礼拜寺必须作大、小净和脱鞋。所谓大净,则从头到脚洗干净;所谓小净则洗净脸和手等。如在沙漠,则可用沙洗脸和手。

2、饮食极注重洁净,不吃自死动物、血液、猪肉,还忌食驴、骡、狗肉和外形丑陋之物,并不喝酒。牛羊等必先经诵安拉之名宰后才能食用。

3、妇女须带面纱、盖头。

4、敬茶、端饭、握手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

伊斯兰教主要派别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大派别。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是合法继承人。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后来的“逊尼派”,并自称“正统派”。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穆斯林90%属于这一派。他们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

另一部分人,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支持这一主张的穆斯林后来被称为什叶派。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属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叶派在伊朗政治生活和社会以及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6世纪,沙发维王朝立什叶派伊斯兰教为伊朗国教,成了伊朗正统信抑和立国的精神支柱。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他坚持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主张国家必须在神权政治思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应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主宰一切。伊朗政府从宪法上确定了神权统治和霍梅尼在国家政权中的最高领袖地位。

在历史上,两大教派长期的对立,常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政局和相互关系。

 

主要主张:

       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

        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奖赏,进入天园。

        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

        提出善待奴隶,买卖公平,反对高利贷,赈济贫民的主张。

问题:穆罕默德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主张?

           一神教有利于统一阿拉伯人的思想;穆斯林皆兄弟有助于阿拉伯人消除部落间的隔阂,团结一致抵御周边强大国家的威胁;善待奴隶等受到下层群众的拥护,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

 

       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触犯了麦加贵族和富商的固有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新教徒,直至要搜捕杀害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闻讯后,于622年9月的一天夜间,和阿布·伯克尔等六个忠实信徒逃出麦加城,率领一部分穆斯林迁往雅特里布。阿拉伯人称这一迁徙为“希吉拉”(汉译“徙志”)。17年后,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规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阿拉伯太阴年的岁首(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

        穆罕默德迁到雅特里布以后,建立统一的穆斯林公社,并把雅特里布改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穆斯林团结在穆罕默德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及仪则以及其他方面的法律制度。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战争,打击了麦加贵族的锐气,从此,穆斯林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勤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和约,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时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节,宣传伊斯兰教,以扩大影响。

630年,穆罕默德以麦加贵族违背协议为由,率领一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以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了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铲去克而伯殿内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陨石,并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从此,麦加克而伯成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

麦加城内最负盛名的建筑是座落在城中央的大清真寺,称为圣寺,也称为禁寺。清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7座宣礼塔和25道门,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大理石围墙,院内可以同时容纳30万穆斯林做礼拜。寺内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方形石殿,称为天房,又叫做“克尔白”,传说是安拉住过的房子。

“克尔白”是麦加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每天5次做祈祷都是朝向“克尔白”的。“克尔白”高12米,采用蓝色石块建成,用一块巨大的黑色丝绸帷幕罩着,中间用一条用金丝线绣的《古兰经》全文的腰带束着。每年朝觐活动开始之前,要更换一次新的帷幕,从伊斯兰教创建以来的1300多年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问题:为什么要保留黑色陨石?

       打碎偶像,保留黑色陨石,符合伊斯兰教一神教的原则;同时,黑色陨石是阿拉伯人传统的圣物,符合民族传统和信仰传统。

       

      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半岛的政治统一。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业已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起来。

     七世纪下半叶至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全面出击。在东线,穿过伊朗高原,直抵帕米尔,深入到了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在西线,他们消灭了拜占廷在北非的驻军,攻占了迦太基,占领了突尼斯直到摩洛哥一带的北非地区。接着,阿拉伯人又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征服西哥特王国。尔后,又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境内。732年,被法兰克打败,退回西班牙。

 

八世纪的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

        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伊斯兰教已由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初期哈里发国家的基础上,承袭了东方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哈里发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另设宰相(维齐尔)一职,辅佐哈里发统掌全国军政大权。地方行政大体沿袭拜占廷和伊朗旧制,全国设九个行省,派总督(爱弥尔)统治,总督作为哈里发在地方的代理人,拥有很大的权力。

        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法定语言。762年迁新都巴格达。各省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各地设立驿站,传递信息,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哈里发拥有10万近卫军,随时可以开往任何地方镇压人民的反抗。

       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叙利亚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和阿姆河流域,是当时的四大谷仓。这一时期手工业也很发达。大马士革的绸缎、叙利亚的玻璃、布哈拉的毛毯、埃及的纺织品等都闻名遐迩。其他手工业,如金属加工、制陶、造纸,特别是武器制造,也都有较大的发展。        首都巴格达,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一。除首都外还有许多大城市,如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库法等。国际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由于阿拉伯商人穿梭各地,也就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使者的作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去的。

 

二、阿拉伯文化

1、  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从印度引入,并创立代数;

2、  医学:著名医学家伊本西纳(阿维森纳),被誉为“医中之王”,著有《医典》,直至17世纪还为欧洲各大学用做教科书;

3、  文学:《一千零一夜》,内容包括神话传说、王宫逸事、童话寓言等,作品作者及成书年代已无法考证。据说其最早的样本来自印度,经波斯传入阿拉伯,在传播过程中加进了波斯、伊拉克、阿拉伯及埃及的故事,因此《一千零一夜》不仅反映了阿拉伯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融合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风俗,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交融。

4、  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百年翻译运动”    由于阿拔斯帝国(公元750—1258年)哈里发重视伊斯兰教法、财政制度、文化事业的创制与完善,倡导、鼓励学术活动,实行宽松的政治文化政策,吸收容纳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这些作品被学者们翻译、介绍和注释,或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

“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时期被确定为“起自买蒙时代,即伊斯兰教历198年,止于300年”(约公元830年至930年)。这个时期翻译了希腊各个学科的最重要著作,重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翻译了毕达哥拉斯的《金色格言》和希波克拉第与格林的全部著作,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科学典籍中的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较次要的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问题篇》等等;柏拉图的《政治家篇》、《法律篇》、《国家篇》等;毕达哥拉斯的《金色格言》及有关音乐的论文,此外还有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各篇译作。希波克拉底和保罗的大部分医学著作;这场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大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翻译活动,对于古典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文艺复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阿拉伯文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数学方面:    阿拉伯人最重要的贡献是阿拉伯数字。最早,阿拉伯人用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记数,十分不方便。到阿拔斯王朝时候,印度学者把印度数码等十进位法介绍到阿拉伯,并得到花剌子模的认可,得以在阿拉伯全境通行。后来,这些数字被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著名数学家是花剌子模,他在公元820年左右写成了《还原与对消的科学》,其中“还原”(aljabr)一词被译成拉丁文algebra,即现代的“代数学”一词,花剌子模因此被称为“代数学之父”,他的著作《还原与对消的科学》和《代数学》,到16世纪一直作为欧洲各大学的通用教材。

天文方面:      阿拉伯人出于游牧生活和对外经商以及航船的需要,所以历代统治者对天文学非常重视。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曾在帝国境内修建了很多天文台,制作了许多精密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还做过大规模的测地工作,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进而推算地球的体积。依据对天文的观测及获得的知识,阿拉伯创建了历法。

医学方面:     阿拉伯人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在医学理论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当时他们采用问、验、切的方法来诊治疾病,并懂得伤口用酒精消毒。他们能有效地治疗和防治伤寒、霍乱等顽症。阿拉伯帝国在各地广建医院,开设药厂及药剂学校。当时阿拉伯最著名的医生是拉齐斯和阿维森纳。拉齐斯曾担任过巴格达医院的院长,医术精湛,且理论造诣颇深,他著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医学集成》是24卷的医学百科全书,被介绍到欧洲后,成为主要的医学用书。阿维森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既是医学家,又是天文学家、哲学家。在医学方面,他主要的著作是《医典》,《医典》是一5卷本的医科全书。从12到17世纪,它一直是西欧大学的教科书,他也被称为“医学之王”。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455号 电话:021-5404675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