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发布日期:2005-05-23      阅读次数:1319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2、知道实像、实像与虚像的异同点;

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具与学具:

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背景回顾:

1、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演示);

2、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焦距的测定方法。

二、新课引入与教学:

(一)、观察与思考:

凸透镜除了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以外,它能否也象平面镜一样成像呢?如果能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是否与平面镜所成的像相同?

学生带着疑问,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以及多媒体屏幕,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汇总,由学生得出结论: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

(二)、提出问题:

根据刚刚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三)、聚合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

确定本节课探究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的关系。先由学生熟悉物距、像距的概念,然后教师加以必要的解释。

(四)、猜想并建立假设:

1、学生分组讨论:物距与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定性关系;

2、学生板演各种猜想与假设;

3、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有选择的归纳,并用课件展示。

(五)、设计实验:

学生应用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规律。

(六)、收集数据:

1、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2、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3、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把数据记入表格:

 

像的特点

物距

像距

倒立、缩小

 

 

倒立、等大

 

 

倒立、放大

 

 

 

让学生分析每次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特点,得出它们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关系。

4、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让学生观察成像特点,得出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结论。

5、实像概念的引入

先让学生看书上有关实像的概念,分组讨论实像与虚像的异同点,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结论。

 

 

实像

虚像

共同点

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点

(1) 能成在光屏上

(2)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1)不能成在光屏上

(2)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举例

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七)、规律重现:

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过程。

(八)、交流与合作:

1、讨论像虚实的分界点;

2、讨论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无变化等。

三、归纳与小结:

教师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收藏该页】 【关闭窗口】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455号 电话:021-54046753 邮编: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