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发布日期:2005-12-24 阅读次数:2718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创意] 点、线、面.教学 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一一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一一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这期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切入点,以点画出一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思想。作者巧妙地通过大开大合的情节安排,塑造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贪婪、势利、冷酷,透过他们对亲兄弟前后态度的变化,完成了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 这篇小说的内容,学生能大致读懂,教学时,不运用串讲的方法,也不追求对全丈内容和表现方法“讲深讲透”。一是没有必要。讲解过多过细,难免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不可能。因为任何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其内涵的丰富性,很多是难以言传的。只有读者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阅历的增加,才会逐渐使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才会对作品的内涵体会的更加深入。这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规律。由此,依据教材要求,拟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设想如下: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 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1、学生活动:散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2、勾画圈点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 ·, 3、学生活动: 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4、学生活动: 散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5、想象性的口头作文。(学生口头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有人告诉菲利普夫妇“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父亲抑不住激动。 6、作业:(二选一) A:假如这于勒是你的亲叔叔,十几年后相见,面对这样的于勒,你希望自己的父母与他相认吗? B:就你对现今社会的认识,谈谈你对于勒的认识。 陈国荣
05.12.8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