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育实验学校创建徐汇区“新优质学校”项目申报方案发布日期:2018-08-20 阅读次数:2018-08-20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一、创建背景及目的 从2011年起,上海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新优质学校”项目,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促进“每一所学校注重每一个人的发展”。自“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以来,一大批学校在创建过程中不断聚焦自身内涵发展,在育人观念上,关注全面;在课程建设上,丰富需求;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差异;在质量评价上,绿色多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就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新优质学校”项目充分体现了教改精神,着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突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差异教育、成功教育。学校的发展要顺势而为谋发展,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浪潮下,我们希望通过新优质学校的创建,丰富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整体提升。
二、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位育实验学校是在原长乐学校的基础上,由徐汇教育局于2013年4月重新组建,由位育初中托管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育初级中学校长同时担任位育实验学校校长,与位育初级中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自2013年4月更名托管以来,位育实验学校秉承位育初级中学“脚踏实地、注重教学质量”的优良传统和“学校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办学思想,在“一个法人、两个实体”的机制下,实现了初中阶段与位育初中教育教学模式的并轨,小学阶段在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以小初衔接为抓手,切实“增效减负”,探索将位育七十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延伸至小学阶段的教育新路径。 位育实验学校现有教职工在编在岗共76人,其中教师共67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占9.2%,一级教师37人,占55.2%,本科以上学历64人,占84.2%。 现有学生550人,7个年级,学生生源以所在徐汇区湖南街道的地段生为主,含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二)创建的优势 自学校重新组建3年以来,依托位育初中名校的示范带动和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创特色品牌项目的办学新格局,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满意度大幅提高,学生数量稳步增加,区域内生源逐步回流。学校每年招生时不少静安的家长投来简历(校毗邻静安区),虽不能招录,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在所处地段周边影响力大幅提升。此次申报创建区新优质学校主要有以下五大优势: 1、位育品牌。两校在位育品牌发扬、位育文化传承、管理模式互享、师生活动互动等多方面开展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一个法人、两个实体、两套班子”的机制下,在办学思想、办学机制、文化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创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2、生长课程。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课堂属性单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除基础型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人文类四大板块20多门拓展型课程,通过艺术欣赏、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其中“书画”、“夏威夷吉他”、“乒乓”、“建模”、“桥牌”、“新能源创新教育”等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项目,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人文德育。学校秉承“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位育校训,在“科技与人文之和谐”的文化氛围下,逐步形成“诚信、友善、探索,创新”的良好校风。九年一贯办学的整体思考,分学段设立主题,纵向打通育人目标,初步建立了协同“我与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关系的德育“三·三分段”生长课程。 4、艺术特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连续三届被评为徐汇区艺术特色学校,拥有区级学生书画团。近年来,学校在书法、绘画、合唱等方面屡获市区殊荣。如:作为区级的书画团代表徐汇多次参赛获得上海市一等奖,阿卡贝拉人声乐团也是作为沪上首支学生乐团获上海市民文化节大奖。经过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艺术校本教材,如:书画、夏威夷吉他、阿卡贝拉人声合唱。 5、优美环境。学校以2014年的大修为契机,对教学大楼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装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底楼走廊赋予位育的内涵,突出书画的特色,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位育内涵以书画的形式得以呈现。配合学校艺术特色,美术专用教室、书法专用教室、夏威夷吉他教室、棋牌教室等专用教室修葺一新。2015年翻修之后的操场更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体育活动场所。 6、课题引领。以区级立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过渡期教学改进的研修》为抓手,探索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以课题为引领开展教学研究,为课程建设打好基础。 (三)面临的短板与挑战 1、短板 (1)地块生源不足。学校地处市区中心地段,商务楼宇多,属于人口到处区域,又毗邻静安区,学生数量较少。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科内缺少领军级领衔教师,校外有影响力、校内有感染力的教师数量较为贫瘠;进取、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部分老师身上体现不够;教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尚未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3)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尚未充分形成。各级各类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机制不健全。 2、挑战 基于以上问题,在位育精神传承、师资队伍培养、学校课程重建、评价体制健全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学校将积极应对挑战:一要在统一思想共识上下功夫,深度挖掘位育的优良办学传统,继承位育良好教风;二要在课程建设上谋发展,创造适合于孩子的教育,以“生长 创造”课程促师生双轨发展;三要加强教研训的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四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以机制保障助推学校改革。
三、创建新优质学校目标 (一)办学目标 秉承位育初级中学“脚踏实地、注重教学质量”的优秀传统和“学校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办学思想,“创造适合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打造特色亮、师资强、成效佳,受学生欢迎,家长认可的好学校。 继承“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位育传统,营造“诚信、友善、探索,创新”的优良校风,从文化品牌认同、教师柔性流动、生长课程建设等方面以位育初中一体化管理为依托,以教育专业发展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将学校办成家门口人民满意的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的新优质学校。 (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人才队伍是学校赖以发展的基石,是软实力,是硬道理。师资专业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所以学校坚持成就教师的理念毫不动摇,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努力建设一支甘于奉献、技能过硬、善于钻研、恪守师德、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 (三)育人目标 位育实验学校培育的学生应具有: 知书达理的文明素质 身心和谐的健康素质 情趣高雅的美学素质 格物致理的科学素质 实践探索的创新素质
四、实施项目内容 位育实验学校将《九年一贯制校“生长 创造”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此次申报新优质学校的实施内容和重点项目。 学校牢牢把握“生长创造”的位育精神及内涵,根据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段间衔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以课程建设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创建新优质校“生长·创造”课程结构
位育实验学校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一览表
主题实践活动一览表
五、重点项目推进实施策略与措施 (一)重点推进项目: 课堂作业属性单、德育微课程、新能源创新教育、小初衔接教学改进的研究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1—2016.6 重点推进 1、基础课程校本化课堂属性单数学学科(六年级)的应用。 2、德育微课程——《我与家庭》。 3、新能源创新教育课程建设(3年级)。 4、《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过渡期教学改进的研究》工作启动。 策略与措施 1、进一步推进教研训一体化,深化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教学中突出问题。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调研,全面梳理、分析学情,达成共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数学学科为试点重点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属性单应用。 2、以“我与家庭”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养成、自理能力培养、良好家风创建等主题活动。 3、编写三——六年级新能源校本教材。 4、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分析和调研;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课程标准,组织讨论。 第二阶段2016.9—2017.1 重点推进 1、基础课程校本化课堂属性单化学学科的应用。 2、德育微课程——《我与学校》。 3、新能源创新教育课程建设(4—6年级)。 4、《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过渡期教学改进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策略与措施 1、继续深化教研训一体化工作,以目标为导向,确定主题,构建主题式研修基本框架,唤醒学校“两长”(教研组织、备课组长)和骨干人员的意识,调研反思学校研修的现状,基于问题的分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确定各学科校本研修主题。以化学学科为试点重点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属性单应用。 2、以“我与学校”为主题,开展校史校情、集体主义、民主意识教育等主题活动。 3、编写四——六年级新能源校本教材。 4、开展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备课组联合教研活动、定主题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17.2—2017.6 重点推进 1、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一)。 2、德育微课程——《我与社会》。 3、新能源创新教育课程建设(7—8年级)。 4、《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过渡期教学改进的研究》深入研究。 策略与措施 1、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家长开放。 2、以《我与社会》为主题,开展公民意识、生活习惯、社会技能等主题教育活动。 3、编写七——八年级新能源校本教材。 4、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对学生进行横、纵向跟踪对比研究。 5、对开展的重点推进项目进行阶段性小结,并提出整改方向。 第四阶段2017.9—2017.12 重点推进 1、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二)。 2、新优质学校重点项目工作自评与整改。 3、形成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 4、新能源创新教育学区化展示活动。 策略与措施: 1、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校本作业集。 2、对新优质学校重点项目工作进行全面的小结,对于整改事项予以落实。 3、结合《学生成长手册》,从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落实德育活动综合评价。 4、在学区内组织开展以新能源创新教育为主题的现场会,汇报阶段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创新优质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各项职责,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教研训一体化各项基本制度,关注校本研修制度机制的完善。 (三)资源保障 为保证学校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质量,积极与专业机构建立联系,建立专家资源库,全程参与指导各教研组校本研修项目的推进工作。 位育初中的托管,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自然科学、科学社会专业机构、社区联动共建,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经费保障 为使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工作顺利推进,学校将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师教学研修、特色课程开发、学生多元评价、专家业务指导等提供经费保障。
七、创建项目的创新点及特点 1、课程系统性。根据学校一贯制学校特点,秉承“生长、创造”位育精神,在课程建设的构建上根据学生学段的认知能力体现出螺旋上升的生长性。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选择的权利,以德为引领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目标,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系统的学习和活动中去。 2、课程创新性。以新能源创新教育为代表的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科统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拓创新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探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不断丰富“和以自然、格物致理、领异标新”的创新实验室课程内涵。 3、课程实践性。突出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向外进行延伸,注重实践体验,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在家庭(亲情教育)、学校(集体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实践课程方面有所突破。
2016年3月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