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学年位育实验学校校本研修计划发布日期:2018-08-20 阅读次数:2018-08-20 次 评论:0 (我要评论)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徐汇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办法》、《徐汇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徐汇区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的文件要求,有效提升校本研修工作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徐汇教育“攀高原、建高峰”和“一流城区、一流教育、一流队伍”的总体设想,立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具有丰富的教育技能与崇高师德的教师队伍为目标,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工作重点、落实校本研修项目,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创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教师可持续学习机制,提高教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以新课程改革为方向,立足实际,通过校本研修,切实解决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二期课改”教育理念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想为引领,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校研训工作的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不断创新我校校本研修的模式,努力开拓校本研修的新路子,立足学校,聚焦课堂,努力实现课改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精神为指南,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目标。 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的真正落脚点是在教研组,通过研训活动,将教师的教学、学习、研究、实践融合在一起,使教师在研训中扬长避短,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生成的问题,有效提高专业素养。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研修,努力塑造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湛、团结进取、教科研意识强的研究型队伍。实施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专项培训和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全员覆盖培训机制,优化完善专业(专项)能力的相关课程和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实验(实践)、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专项)能力。 三、培训方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形成培训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教研组教师开展教学、学习、研究和实践,努力形成和完善教研组 “教、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 四、师德素养类课程研修计划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外延、特征及其要求等。 2、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依法治教能力。 3、通过师德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崭新的教育风貌。 4、通过师德培训,激励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培训主题 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三)培训内容 1、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发展的论述,引导教师从教育发展要求出发,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 2、教育法规的学习:学习新出台的教育政策和法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从教的意识和能力。 3、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习社会、科学、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4、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教育教学专题学习,鼓励教师多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研讨课、展示课,不断扬长避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教材文本,深入细致地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落实每一节课,用耐心爱心细心对待学生。 5、先进典型学习。组织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宣传身边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教育和激励教师,鼓励广大教师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进一步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6、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培训。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帮助教师养成健康心理,也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四)培训要求 1、每位教师要认真参加学校的集中培训,认真做好培训笔记,严格考勤制度。 2、活跃培训形式,注重教师的参与、合作、反思,努力使教师培训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训体系。积极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4、及时做好培训档案存档及整理工作。 五、实践体验类课程研修计划 (一)培训目标 以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导向,运用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方法,掌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指导等教学实践知识;掌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教科研实践知识。 (二)培训内容 1、本体性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较清晰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内容结构等,并具有本学科持续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2、作业命题能力:能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评价要求,有较科学有效的本学科设计作业、单元测评的能力,并能掌握作业实施能力、命题方法和技巧的能力等。 3、实验(实践)能力:具备学科实验教学、管理、演示、评价、操作和实验资源整合能力(或具备社会实践教育、管理、评价、操作和实践资源整合能力),并且能掌握学生实验(实践)方法、思维、能力、情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4、信息技术能力: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 (三)培训实施 1、 各教研组(或学科组)在第一学期的9月和1月、第二学期的3月和6月的5日之前,向学校师训专管员申报培训课程。 2、 各组要认真研究申报表内容、规范填写,确保填写内容符合审批要求。申报课程应具备以下要素:有比较具体的培训目标;有比较系统的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有讲课提纲;有指定的学习材料;有考核评价办法等。 3、 师训专管员在规定期限向区教院师训部申报课程。 4、 各教研组的活动均围绕培训课程开展。 5、 各教研组长是培训课程的第一负责人,教研组内要做到人人参与。教研组长在规定期限完成培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抓好培训的考勤、活动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并及时收集整理培训记录、学员成果、学员成绩、书面总结等培训档案资料。 6、 培训课程结束时,应及时提交《课程考核跟踪表》等过程资料。所提交的过程记录包括: (1)课程讲义(或PPT) (2)活动方案 (3)《课程考核跟踪表》——研修活动记录表、研修活动评价表、培训成果汇总表、培训情况考核表、培训考勤记录表等。 (4)课程培训考核方案 (5)其他可以反映培训过程的材料 7、考核评价 教师参加实践体验课程学习,须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结合其团队学习的参与态度,用发展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合格后认定学分。缺勤学时数超过1/3的学员,认定其该门课程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实践体验课程,原则上以一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不少于二小时这算为1学分。(其中讲座占有的比例不能超过10%)。不能用其他类课程的学分冲抵,离岗学习者除外。 六、其他培训内容 (一)“项目制”联合备课,提升专业素养 依托托管机制,开展联合备课。联合备课是指核心课程(语数外理化)同学科的位育初中和位育实验两校教师定期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备课任务的一种协作式研究性备课方式。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两校一起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从教学环节中亟待破解的问题入手,以备课组活动形式明确每学期重点研讨的主题活动:一是“基于《课标教学》,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精细化备课”为项目的教学研讨活动的常态化;二是“落实市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项目的课堂单元属性单的编制助推带教活动。每周一次开展联合备课组活动,由两校组长合理统筹安排主讲人,针对章节的重点难点和不同学生的学力进行主讲分析,然后各任课老师进行第二次备课。“项目制”联合备课不仅是教师们由原来的“个体劳动”变为“集体性质的劳动”,更能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努力“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特色型”课程建设,形成协同品牌 十三五期间,学校构建“生长创造”的课程体系,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结合教师的可能,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目标的指向,把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任务落实给一位教师或一个教师团队,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课程开发的实践帮助教师增强现代课程意识,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的精神和宗旨。旨在以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全新的实战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发展不断创造新机遇、新环境。 七、2017校本课程一览表
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2017年10月30日
|
版权所有:上海市位育实验学校
|